公府前堂静悄悄的,内阁首辅周延儒感慨良多。
从魏忠贤伏诛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,作为崇祯朝坚持最久的内阁首辅,周延儒一直在苦苦支撑朝局,一位年纪老迈油尽灯枯的老人,拼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挽扶着即倾的大厦,为了不让三百多年的社稷半途崩塌。
他不得不向地方藩镇赔笑脸,晚弯下他笔直的腰,在陛下面前,他以刻意的曲意逢迎,丢掉了文人的所有的尊严。
同僚们不理解,那些不陛下驱赶出朝堂的人更是无法宽恕他,在他们看来,周延儒没有自己的风骨。
没有读书人的风骨,在他们看来周延儒放弃了读书人的尊严,向皇权投靠了。被他救下的那些本来该死于崇祯刀下的御史们也不理解周延儒。
他收货的只是无尽的白眼和嘲讽。
甚至连家乡的族长都曾经说过,他死了以后连祠堂都不能进去。
周延儒是孤独的,他在孤独中默默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,他很辛苦,但他不怕辛苦,他怕的是那种孤立无援的孤寂。
今日李栋短短两个字“天下人的国”,终于令周延儒热泪满眶。
这五个字不是志大才疏的酸儒书生的狂言妄语,也不是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之辈挂在嘴边的口号,周延儒实实在在看到这位年轻人将“天下”二字付诸于行动。
你可以理解为造反,你可以理解为叛逆。
但是他的叛逆不是为了自己。他是为了天下。
周延儒从他的眼神中看不出一丝虚伪,他夺取天下确确实实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天下。
这个时代,这种傻人已经没有了。
从三皇五帝过后,就没有人这种妄图成为圣明之君的疯子了。
发动内阁廷议,迁徙流民,建设大同和天津,实施新政,缩小直隶和西北的差异,鲸吞蛇吸,同化朝廷,这个年轻人好大的志向。
而他周延儒,也在为挽救名臣,为留下一颗平定乱世的种子而奔走求告。
殊途同归,大家的方式不同。然而目的却是一致的,那就是让这个国家不要继续乱下去。唯一不同的地方,就是李栋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而周延儒的天下是读书人的天下。
周延儒压下纷杂的心绪,目光复杂地盯着李栋,良久,叹道:“想要变法,改变朝廷是件大事,做大事就必须有突破口,你和陛下的选择都没有错,大同和天津,都是良好的突破口,可见你跟陛下都是有心让国家富强起来的。但是还需要政令的配合,这件事情陛下独裁是不行的,必须有官员的配合,政令不通,诸事弗为。老夫可以提请内阁廷议,可是内阁发动廷议,但是内阁没有决定权,而且大臣们哪里也不好说话,最终还有司礼监,那群太监们嘴里的肉也不。”
“你们在这件事情让步了,陛下哪里定然也不会不松口的。”
周延儒哂然一笑,惭愧的摇摇头说道:“如果不是乱世,你跟陛下定然会成为绝佳的搭档,老夫纵横宦海多年,却没有想到,让你跟陛下一唱一和给骗了,原来洪大人只是个局,新政的实施才是真,老夫真的老了啊。”
李栋笑道:“小子哪里有老大人说的那么复杂,我只知道新政对天下人有好处,所以必须要迈出第一步,至于反对的人终究是要扫掉的。”
周延儒盯着李栋,半响忽然说道:“你跟陛下的合作瞒不住天下人的,恐怕此事过后,天下的读书人会视你如仇寇的。”
李栋倒也坦然,闻声笑道:“读书人?我好怕怕,蛀虫们代表不了读书人,我也不会惧怕他们,我感觉这一次比起我带兵扫荡了一次京城要好很多多啊,您说不是吗?”
周延儒大笑,然后向李栋告辞。
今晚不虚此行,直到周延儒上了官轿,仍见李栋一脸和煦的笑容站在门口相送,周延儒满足地叹了口气。
百年以后,青史所书治世名臣岂止一个洪承畴?
老狐狸和小狐狸达成了默契,剩下的事情自然由二人通力合作完成。
周延儒要救,新区也要建设,二人各自分了工,周延儒一生谈过无数次政治交易,这一次他做得最愉悦。
到底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狐狸,凭心而论,周延儒做事比李栋老辣多了。
他没有直接在内阁提起廷议,关于建设天津和天津一事,他更是一字未提,仿佛从未听说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www.baquge.cc www.cwzww.com www.9kutxt.com www.shuhuangxs.com www.du8.org相邻推荐: